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發布時間:2009-08-21 11:13:40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常德政協》雜志2008年第1期

  •     張照耀,漢壽一中1978屆高中校友。男、漢族、62年10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常德市金城房地産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香港金城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湖南省首屆青年民營企業家;湖南省政協委員、常德市政協常委。
     
        白手起家,創業經營,忘我拼搏。以睿智的眼光和誠信的理念将一個破産鄉鎮集體企業在五年的時間内改變成年收益過千萬的民營企業。廣攬精英,短短三年時間通過引進外資和進出口貿易,為國家創彙100萬美元,為市域經濟注入外資6000萬元。公司是常德市首批被省建設廳審定的二級資質開發企業,第一批被授予“納稅大戶”的民營企業。他關愛弱勢群體,多次捐資助學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300多萬元,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他被授予“首屆湖南省優秀青年民營企業家”;常德市唯一入圍第四屆湖南青年企業家“鲲鵬獎”候選人并被評為“常德市優秀政協委員”,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回來後曾說:“你會有一種登頂的甜絲絲的感覺,非常想坐下來休息,但是你又知道,不能不走了,你一定要強打精神不能停,你還是要邁步往前走。”這位曾經被醫生預言過可能會坐輪椅度過下半生的漢子登頂珠峰,與其說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不如說是在尋找對人生的徹悟。
     
        商人,尤其是成功的商人,即使沒有登頂珠峰,也不影響對王石“話中有話”的深刻理解。    
     
          我想,關于“不能停,還是要邁步往前走”的内涵,張照耀感觸最深。如今已坐擁過億固定資産的他,在設想未來人生路線圖時,幾乎沒有标注歇腳的驿站,他心中進軍更大商業戰場和承擔更高社會責任的理想,如同經線和緯線清晰地交織出他今後的人生坐标。
     
        如今,他是常德市金城房地産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香港金城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是湖南省青年企業家理事、常德市政協第四屆委員、常德市政協第五屆常委,今年又當選為省政協委員。在衆多的頭銜中,他最看重政協委員這個身份,因為通過政協這個平台,使他時刻感到自己的事業與時代脈搏共振,須臾沒有遊離于社會主流之外。
     
        堅定的目光、堅定的語氣、堅定的信仰,在生意人中并不多見。張照耀的談吐少有商界成功人士的居高臨下,更沒有屢次出手多有斬獲後的沾沾自喜。他沒有與财富成正比的“将軍肚”,也沒有與閱曆成反比的“光明頂”,他身闆筆直,一絲不苟。
     
        初識張照耀,在沒有了解他馳騁商海的故事前,你會對他的經曆充滿好奇。
     
    從大班椅上起立,關上辦公室的門,他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機關大院
     
        生于1962年的張照耀屬虎。事實證明,他的人生選擇沒有辜負他的屬相。
     
        1978年,青春逼人的他挾着一身虎威走進軍營。在軍隊的大熔爐裡錘煉3年後,1981年他脫下軍裝穿上警服,成為政法部門的一名警察。“優秀共産黨員”、“優秀人民警察”等光榮稱号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逐一摘取,并且順利評上了“政工師”職稱和“一級警督”的警銜。而且因業績突出,1998年他從常德市國安局調到了省廳,從而有了施展個人才幹的更大舞台。
     
        工作上的順風順水,生活上的滋潤甜美,大部分人追求的理想生活已然在手。張照耀應該知足了,他珍惜自己努力得來的機會,在工作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很快就赢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緻好評。
     
        但是,張照耀除了務實肯幹之外,還是一個思想特别不安分的人。他認為自己有幸生活在改革開放、人性解放的時代,盡管存在風險,但機遇無處不在,人們完全可以選擇更新的活法,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他覺得自己的體内還有更大的能量沒有找到發揮的出口,他提醒自己一旦錯過了下狠決心的時機,就永遠堵死了創造人生奇迹的大門。
     
        2000年5月的一天,仔細做完交接整理工作後,張照耀從大班椅上起立,走到辦公室的門口,輕輕地把門帶上,頭也不回的走出了機關大院。
     
        張照耀揣着一顆虎膽下海了。
     
    投身商海的人如過江之鲫,他的目光越過無數人頭給自己劃了一條起跑線
     
        相對衆多迫不及待闖入商海的人而言,張照耀是個遲到者;但相對大多數新手的沖動和盲從,張照耀是個清醒者。在他看來,他之前的經曆是他一筆最大的财富。因為做過軍人,他知道赢取戰争靠的是戰略戰術;因為坐過機關,他明白人生價值的高下取決于人生目标的定位。
     
        他把起步的地點定在了常德,在短暫從事進出口生意後,他把進軍的目标鎖定在了房地産。
     
        2001年,由他注冊成立的常德市金城房地産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常德的市民沒人覺得這個新的公司有什麼不一樣,更沒料到張照耀會在我們城市的空間裡有一連串的“推倒”和“重建”的舉動。
     
        張照耀的心裡裝的不是一塊地一棟樓,不是私人存折上的區區幾位數。他的發散式思維使他心中布陣的戰場不同一般,他告誡自己不要僅僅做一個邁進市場圈錢的角色,更要做一個積極投身時代大潮的建設者。
     
        2000年前後,全國舊城改造正如火如荼,常德市委、市政府牽頭組團四處考察取經。許多開發商在絞盡腦汁盤算其中的生意經的時候,張照耀卻耗精費神将整個市城區舊城改造的設想和圖紙送到了有關領導的案頭。在他看來,即使自己拿不到一分錢業務,也要把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和盤托出。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張照耀率領的團隊成了常德舊城改造的排頭兵。8年來,金城房産公司建設了8萬平方米經濟适用房、15萬平方米居民社區住宅、3萬平方米商鋪門面和寫字樓,圓了2000多戶常德市民的安居夢。特别是他參與舊城改造的同時,先後籌集了8000多萬元資金,幫助市政府順利完成了對12家國營、集體企業的“兩個置換”工作,讓2000多名下崗職工重新走上就業路。
     
        2003年,張照耀當選市政協第四屆委員。随後,他的經世緻用哲學也随之改變,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越活越明白的人。
     
        講起人生故事的時候,他希望不僅是一本生意經,而是一部為理想而拼搏的奮鬥史
     
        當上政協委員後,張照耀覺得自己眼前有了一個全新的視界,新朋友、新信息、新感悟,讓他倍感充實。尤其是市政協領導的關懷和指導,讓他越來越感到自己做為一個企業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多重。特别是聽到一些資深委員的肺腑之言後,他更進一步明白人不能隻為自己而活,人生的價值如果不與社會大背景緊密結合,其實是算不上有含金量的。
     
        以張照耀的頭腦,完全可以更短平快地賺錢做生意。但他偏偏就跟自己鬥狠,不屈不撓地做了一些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
     
        舊城改造最難的就是拆遷,而拆遷中最難打交道的莫過于破産企業的下崗工。這些蝸居在日益破舊房屋裡的人,個個像火藥罐子,人人怨氣沖天。
     
        回想那些改造強不息鐘表店、常德豆皮店、常德賓館、吉春堂藥店沿街一線的日子,張照耀感慨萬千。從2002年接手拆遷,曆時5年才告最終結束;其中涉及破産企業下崗員工五六百戶,超預算付出拆遷補貼3000多萬元。整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張照耀說寫一本書、拍一個連續劇都會很有故事。
     
        在被拆遷的住戶中有一位姓何的曾當過兵,他轉業到企業工作後遭遇車禍緻殘。後來,工廠倒閉了,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外出賣力氣掙錢,情緒相當消極。當拆遷通知送達他家後,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宣洩自己極度不滿的出氣口。他的帶頭鬧事,引發衆多住戶漫天要價,拆遷工作陷入僵局。
     
        面對這樣一塊硬骨頭,許多人為金城房産捏上了一把汗。張照耀上了這位何先生的門,兩位都是行伍出身的人面對面。在見過這位暴跳如雷的漢子之後,張照耀的表現出人意料,他說慢慢等。
     
        這一等就是三年,遇到逢年過節,張照耀就去何家探望,隻字不提搬遷的事。去年,何先生生病動彈不得,張照耀聞訊派人派車送他住進醫院,忙前忙後,使他轉危為安。出院後,何先生主動提出搬遷,那些靜觀動向的住戶随之被帶動,紛紛簽了合同搬了家。昔日有礙觀瞻的破舊矮樓被雄偉挺拔的建築取代,在張照耀的推介下,全國百強商業連鎖企業“國美電器”和本土的“華星電器”争相開張營業。
     
        在開發芷金花園時,拿了農民工工資卻未兌現的建築包頭突然病故,在農民工找“死人”要不到錢的情況下,張照耀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再掏腰包,拿出300多萬元兌付了拖欠的全部工資。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張照耀說,我們理想的社會就是和諧的社會,隻有和諧,我們才會覺得生活本身的美好。
     
    人到中年,他站在新的角度,盤算着給觀衆好好上演幾出“重頭戲”
     
        漫步常德街頭,金城公司開發的一座座樓盤、一個個小區,構成常德城重要的元素讓人不能忽略,它們在張照耀眼裡就是他這些年依次排列的大事記。
     
        2001年承接的常德最大經濟适用房建設項目,投資3000萬,繳稅300萬,提供住房500套,公司獲利僅僅30萬。本來“金城”在城西已拍得40多畝地,開發出來穩賺上千萬,卻因常德卷煙廠聯合工房建設的需要,隻好為市裡的“一号工程”忍痛割愛進行了騰讓;無獨有偶,金城公司在城北拍得的地塊正準備上馬開發之際,市裡要求他們顧全大局,讓給兩家行政單位遷址建辦公樓,他們又隻好照本出讓。僅此兩項,“金城”就眼睜睜丢掉數千萬元。
     
        張照耀的心态出奇的好,他不願意自己成為任何身外之物的奴隸。何況他是一個信奉“開弓沒有回頭箭“的人,沒有什麼磕磕絆絆可以讓他止步不前。相反,每一次經曆都讓他更加明白”吃虧是福“的道理。因為他舍得吃虧,他賺取了更多的機會;因為他不怕吃虧,他赢得了更多的信任。
     
        “金城”的事業越做越大,2002年成為武陵區首超百萬的納稅大戶,短短8年,已累計繳稅1300餘萬元。與此同時,張照耀的名片上打上了香港金城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頭銜,未來三五年裡,公司已擁有30——50多萬平方米的開發項目,項目完成後至少給國家創造稅收5000萬元。目前他正在籌劃把公司總部搬到省會長沙,并且正在積極争取早日上市。
     
        他說未來不僅出售房屋,更重要的是出售品質和風格,給消費者提供舒适的同時,還要傳遞環保、節約的理念。
     
        樹長得再高根也在土裡,人走得再遠情還在故鄉,他要做一件永久的善事
     
        張照耀算不得一個極善言辭的人,但他内心的堅定使人能感覺到他内斂中的強大。與别人不同的是,他接受一種理念後不是簡單地複制,而是盡可能地去延伸和放大。
     
        作為政協委員,他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成就商海事業的同時,自己的眼界和境界也在不斷拓寬和提高。他認為,是政協引領他完成了從“小我”到“大我”的提升。
     
        這麼多年來,除了自己扶貧助弱、樂善好施外,隻要市政協一有号召,他都會一馬當先、積極響應。張照耀以企業和個人的名義捐資助學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累計捐款捐物已超過300萬元。随着事業的做大做強,市政協領導看準他回報社會的熱情和“敢為天下先”的氣魄,鼓勵他把眼界放寬,把目光放遠,把慈善當成一項事業來謀劃和經營。
     
         的确,知道華僑商人陳嘉庚做過什麼生意的人很少,知道他出資創辦了廈門大學的人卻很多。張照耀是個有心人,在市政協主席劉春林的指導和支持下,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極好的慈善項目。他決定把閑置的原常德縣一中、現在的鼎城七中買下來,首先至少招收200名貧困生學習和生活全免費就讀,今後慢慢再擴大招生,惠及更多寒門學子。為此,他一年至少要拿出100萬元報學校正常運轉。
     
         這已經不是一件善事,而是一項工程。張照耀計劃5年至少拿出500萬元把它辦成一流學校。他說他帶這個頭,是相信會有更多愛心人士會參與進來,會有更多熱心人士願意認養那些孩子,學校在市政協的關懷下,一定會做大做強,辦出一流水平。
     
        張照耀說起辦學助教時的那股興奮勁,讓我感受到有人花錢比賺錢更快樂的滋味,聽着聽着,我的思緒就離開了現實,腦海裡展現出白鶴山上美麗校園的繁盛景象,而且無論多少年以後,朗朗讀書聲依舊不絕于耳。(文/羅   琳      龍全友)

     

相關文章

Baidu
sogou